诗曰: 一世英名万代传,白云黄鹤续新篇。 珠峰纵使削千尺,仍是中华第一山。
武汉,古称江夏,夏属荆州;殷属南国;周属周南;秦属南郡。位于长江、汉水汇合处、京广铁路线上,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汉口古称夏口,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武昌、汉阳亦在历史上闻名。现为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地位重要,久有“九省通衢”之说。据考证距今3500年前就是商代的方国宫城,长江流域唯一的古代商城,又是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名城,同时还是一座诗的城市,“诗以名楼传后世,楼因名句誉中华”。名胜古迹非常丰富,有武昌的黄鹤楼、汉阳的归元寺、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毛泽东同志曾下榻过的东湖风景区等。 毛泽东曾多次来到这个被他称之为“白云黄鹤”之地,数次畅游长江,登临黄鹤楼,并与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李白等心交神往。一九二七年,正值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整个形势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扑朔迷离的烟云,笼罩着大地,毛泽东身在武汉。 登楼赋诗是历代诗人抒情言志的习惯,这位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的一代诗人兼革命家,又在这足以引发诗情的黄鹤楼上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尤其是在这关系到中国命运的严峻春天,他有一肚子话要说。登楼赋诗,历代多有名篇,如唐人王之焕之《登鹳雀楼》、崔颢之《黄鹤楼》、杜甫之《登岳阳楼》,而崔颢之《黄鹤楼》被宋代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之首。就连李白也为之敛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时,毛泽东很自然地想起崔颢的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李白的感叹,然而,他绝无敛手之意,他怀以苍凉悲壮的心情,一吐心曲: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lei泪)滔滔,心潮逐浪高!” 《菩萨蛮·黄鹤楼》 他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一九五六年六月他又来到了这个“白云黄鹤”之地,于六月一日、三日、四日连续三次横渡长江。他一生酷爱游泳,一九二五年所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e额)飞舟?”便是诗人青年时代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艺术写照。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下面这首词便是他一九五六年六月,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的感兴之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 在这同一个地方,他又一次写下了与上一次情景和心情完全不同的华章。 (《毛泽东诗词史话》) 第59、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