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年间,河南登封曾经发生过一场震惊朝野的秀才罢考事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科举罢考事件,这次秀才罢考对后世科举考试影响深远。最后,领头闹事的秀才被处死;相应的一些官员由于处理问题不善,造成大乱,也受到了处罚。这次秀才罢考的原因,就是因为雍正皇帝颁布法令,要求秀才也像普通百姓一样“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实际上剥夺了秀才的一些特权,自然会引起文人阶层的不满。 科举考试主要分为四级: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也有说法,把县试排除在科举之外。县试考中者为秀才,县试是否纳入科举考试之列,没有必要计较,实际上县试是学子进入仕途的第一块敲门砖。科举考试不仅这四级,还有一些其它考试,门类繁多,要介绍清楚需要花费很大篇幅,在此不详细介绍。 秀才到底有哪些特权?这些特权有名义上的,也有实质意义的特权。科举考试需要一步一个台阶,有了秀才的功名,才可以参加乡试,考取举人。 秀才在当地会受人尊敬,属于名符其实的“文化人”。当地百姓见到秀才,要尊称“老爷”或“相公”。这种受人尊敬的感觉很美,起码可以满足虚荣心。 秀才见到县令,不用下跪行礼,在大堂之上也不需要下跪。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多说两句,说说举人。假如举人犯罪,在判刑之前,需要取消他的举人功名。取消举人功名,县令、知府等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利的,只有主管一省教育的学正有权利取消,无形多了一把保护伞。县令、知府等地方官员在判举人有罪之前,就会相当谨慎。“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大家都很熟悉,钦差大臣胡学正明明发现案件疑点很多,为什么还和那些官员同流合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任学正是钦差大人的岳父。他的岳父取消了杨乃武的举人功名,假如杨乃武案件被翻案,岳父大人也会受到牵连。 以上只是秀才特权的虚名。更重要的还是实质特权。一旦考中秀才,政府所办的一些官学,如果秀才想继续深造,秀才免学费。 秀才最主要有两个特权。就是不需要缴纳人头税,也不需要当差。不交税当然好,可以省很多银子。官府每年都要修河堤、道路等等,需要老百姓出工当差,这些活又脏又累,老百姓得不到工钱的,完全是义务劳动。“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秀才的特权没有了,需要每年参加很多天的义务劳动。秀才每天耍笔杆子,手无缚鸡之力,啥时候干过这样的脏活累活。不想干这些活,好办,雇人当差。人不是白雇佣,需要花钱才能雇人。白花花的银子,拱手给人,心疼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