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盟轩-诗词歌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1|回复: 0

古代婚姻六礼

[复制链接]

1297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业务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04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9-30 1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向东,常用网名随其自然,山西太原人。在论坛摸爬滚打多年,早生倦意。最近两年,喜欢上骑车户外活动,每次出行都写一篇游记

西周时期,礼已经相当完善。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嘉礼是关于婚姻方面的礼,包括结婚和离婚。古代婚姻六礼指的结婚方面的礼。
  古代婚姻讲究一夫一妻,合法的妻子只有一个,受法律保护。其他的老婆叫妾,不受法律保护。 妻和妾的身份差别很大,从名称上可见一斑,分别叫娶妻和纳妾。接受别人的礼物,叫“笑纳”, 纳妾的形式等同于买卖交易。另外,妻和妾所生之子,有天壤之别,大家只要看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贾环就明白了,如果有一点办法,谁又乐意把自家的姑娘给男人做妾。妻子去世后,男人可以再娶妻,男子再娶妻,称作“继室”或“续弦”。第一任妻子称作“原配”。墓穴之中的棺木,祠堂之中的牌位,正位只能是丈夫和原配妻子,继室只能居于偏位。小妾死后一般不让进祖坟。
  在影视剧中,我们会听到一个词叫明媒正娶,古代婚姻制度只承认妻的地位,必须经过“六礼”的程序娶进门的才为妻,所以叫做“娶妻”。“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道礼仪。
  1.纳采:男方派人送礼品到女家,表示愿和女家结亲。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绝收礼。纳采必须有媒人,在古代男无媒不得妻,女无媒老而不得嫁。媒人历史上有官媒私媒之分,多为私媒。
  2.问名:即问得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两人不能属相相克,犯相是不能结婚的。女方若有小名是不需要知道的,小名往往只是父母知道。问名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可以看面相、外形。最后是算卦,以防有什么避讳。
  3.纳吉:纳吉即去祖庙占卜,男方将探询的结果,卜得大吉就可以订婚,商定婚礼的条件。如得凶签,便止婚。
  4.纳征:亦称纳币,如果卜筮得吉兆,男方便遣使带财币去女家订立婚约。纳征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下聘礼,以前在农村也有“下四色礼”的说法。
  5.请期:男方确定婚期后,就将日期写在帖上,备上礼物通知女家。女家若收下礼物,说明女家同意这个婚期;若不收,婚期只好另择。
  6.亲迎:即正式迎亲。到了结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家。女方父亲在门外迎接,带女婿去祠庙拜祭祖先。车或花轿停在大门外。女方来到车(轿)旁,男方长揖,请女方上车(轿)与之同归。亲迎就是结婚的仪式,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最多,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以上所说的“六礼”是指娶妻,并非纳妾,纳妾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礼仪讲究。另外,穷人家的孩子结婚,也要经过这六道仪式,一般会因陋就简,没有那么繁琐和讲究。
  古代婚姻“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道礼仪。
  一旦进入第四阶段—纳证,即女方接受了男方家的彩礼,婚事就基本确定;不论男方还是女方家反悔,不仅很丢面子,将会受到世人不齿,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来;毫无信誉可言,恐怕没有人再敢和他家结亲。在古代没有领取结婚证一说,也没有发结婚证的机构。怎么证明男女两个人已经结婚?主要标志就两个,一是女方接受了彩礼。二是举行了结婚仪式。当然最主要的标志还是举行了结婚仪式。
  唐朝延续了西周时期的“六礼”,结婚仪式很有特色。下面简单介绍。像影视剧中那样,结婚那天,新郎要到女方家迎亲,吹吹打打自然少不了。新娘坐轿到到男方家门口,新娘子不能脚直接触地。铺一块地毯,新娘子要踩在地毯上。需要两块小地毯,轮流交替。寓意“步步高升”。
  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目,叫做“下婿”。顾名思义就是给女婿一个下马威。女方家的一些亲属会把新郎官“暴打一顿”。当然不会真的痛打一番,装模作样吧。女孩嫁给你,以后你要好好善待她,否则就是今天一样对你不客气。现在,据说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下婿”的习俗。
  掀起你的盖头来,入洞房第一件事是新郎官揭开新娘子的红盖头。影视剧中都是这样的情节,但唐朝却有所不同,新娘子没有红盖头。新郎官进入洞房就能看到新娘子的脸,这不和现代一样吗?不一样,新娘子虽然没有红盖头,但新郎官看不到她的脸。新娘子用一把折扇挡住自己的脸。新郎要想让新娘子拿掉折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甜言蜜语不管用,新郎官必须做一首诗。新娘子听完诗以后,如果满意就会笑脸相迎。否则,新郎官再做一首诗。这个习俗与唐朝人注重才华有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鸥盟轩-诗词歌赋 ( 闽公网安备35062602000144号 闽ICP备18002209号-1 )站点统计

GMT+8, 2025-2-6 05:59 , Processed in 0.0424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