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星期天),阴天有小雨。上午十点半才从家出发,原本计划去清徐张家山葫芦沟,半路改变主意,去一趟洛池渠。
洛池渠是狐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全村人口400多人,距清徐县城20多公里,曾经是清太徐地区抗日政府所在地。几年前去洛池渠的路非常难走,后来听说修了路。过了防火检查站,右拐上山。新修的旅游公路,路况不错,中间有大约一公里由水泥砖铺设的路。天阴沉沉,希望不要下雨。距离洛池渠大约三公里,开始掉雨点,继续前行不远,雨下大了。没有带雨衣,只带了两个一次性雨衣。赶紧下山,半途而废岂能甘心,穿上一次性雨衣,在路边小树下避雨。过了半个小时,雨小了,继续向洛池渠进发,下午四点十分到达洛池渠。
洛池渠始建于明朝,有五百年的历史,现在是省级古村落。谈到洛池渠,离不开杜里坪村,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曾经是清太徐抗日政府所在地。有必要讲述一下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的历史变迁。所谓清太徐是指太原县、清源县和徐沟县,解放后清源县和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平津、保定相继沦陷。阎锡山判断:日军主攻方向是山西大同。晋绥军主力布防在雁门关一线,没有料到板垣征四郎率领日军从灵丘入侵山西。阎锡山傻眼了,没办法,极不情愿请求中央军和八路军进入山西,共同抵御日寇。忻口会战激战正酣,东线娘子关失守,为避免被日军夹击,中国军队撤到晋南。不久太原也沦陷。
1938年1月,中共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杜里坪成立(当时并不包括徐沟县)。同年6月,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交由阎锡山所属八专区委任的县长管辖,在洛池渠村成立了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5月,日寇扫荡洛池渠村,残酷杀害抗日军民三十多人,这就是洛池渠惨案。清太徐抗日政府又转移到杜里坪。1939年12月,发生了晋西事变,中共文水交城中心县委重新组建了清太徐县抗日民主政府。
在洛池渠村转了一圈,又开始下起小雨,不可久留,下午四点四十五分,离开洛池渠。路上根据地面潮湿程度判断,清徐下雨了,太原没有下雨。到达太原化肥厂附近,发现自行车带扎了,路上打了几次气,晚上九点二十回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