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盟轩-诗词歌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白话文正解<道德经>第一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15: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

         <道德经>是一部千古奇书,它的出现对中国影响非常巨大。第一,创立了一个教派----道教。第二,开创了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第三,开启了哲学之门----哲学的朴素辩证法。第四,丰富了文学词汇----直接创生成语39个,经典名句一百多个。它不但对中国影响巨大,对世界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老子是美国<纽约时报>排出的世界历史百位名人之一。<道徳经>曾被<纽约时报>列为世界十大古典名著之首。<道德经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发行量于《圣经》

       但是为那不完,所<道了用字奥通(指用多音多义字,有时用形容字代替或缺字等!)失,明;有的果句略不用,有的语颠,又之<道故。使<添了此老了太为了学到学再的用字生中产解而误解
      译句人从益,
      在发了的治国理念是百要焦时该,将要向方去的的有是以的\'国\'的\'国\'的\'国\'五百多年世的中都产的影
     ,姓想家学家学家中老是以,用已。老子的治国理念是:‘以古御今’’,古就是古代圣贤创立的治国制度,老子把这种古代的治国制度称为了道。同时又用自然之道论证了古代治国之道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所以,道\',同时也指尧舜的治国之道。德,在自然界中指的是阳光雨露,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等品德,同时也指当时统治者的政治品德。人有时指远古时期舜这些先贤,有时则指自做聪明的执政者,有时又指有品德有智慧的统治者,这要根据文意而确定在大部篇章的统治者要以敛!这国思想章中句的连接,为‘想\'由直译而造。老子有没有‘愚民思想’呢?有!但老子的愚民思想是建立在统治阶级自身纯朴自然的前题下,并以身作则去引导人民归于自然纯朴,绝不是单纯的让人民敦厚纯朴。子的文章部是在描述自然法则,并以自然法则论证的原理和事原则但从更于通老
          <章,章,只有一只有运用的朴证法使了一以字译句就会使整体现论点不清、论证不明、论据不足等现象和一意的误解,使读者读完译本后仍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旨。,从都当了一的论并把章失,把奥通字(也就是一字多义字)根据文意所需把字义校准,再用连缀使>豁朗了使它那我重,为是让,从使一奇化能在明如话下继承!
          由会有只是了\'以文论道\'注之门会有为能来完
                                                                                                                                                              
                                                                                                                                                   2024
11月29日第三稿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自然之道可以当做治国之道,但它是非比寻常之道!它的名字可以叫做道也可以称为万物之母,但它是非比寻常之名!在天地初始之时,道只是寻常的自然规律而没有名字。现在我给它取了名字,也定了称谓,这个名字就叫做道,这个称谓就叫做万物之母。如果你没有思想去观察道,它很是渺小;如果你带着思想去观察道,它却大的无边无极。.这两种认识同出于道,而结果却截然不同。(不管你看到的道是渺小,还是浩大)这里边都蕴藏着无穷的奥妙!而且奥妙之中还隐藏着奥妙,道德经就是解开这众多奥妙的门径!

注:第一个道,是指自然规律。第二个道,是指治国之道!第三个道,指的是行走的道。名:指自然规律的名字和称谓,第一个名字是道,第二个名字是万物之母,这都是由老子命名的。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应断句为: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欲:想法,目的,思想。

【说明】老子开篇直奔主题,直接把自然规律叫做道又可当做治国之道,这就是老子以道治国的思想,也是《道德经》论述的中心思想。老子在开篇用三句话确定了主题之后,然后笔锋一转又对它的称谓进行了初步的概述。再然后又用“玄之又玄”对道进行煊染,最后一句点明了《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既起到了前后呼应之效,也给下文留下了悬念,从而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读!老子乃文章高手,在短短不足六十个字的小文里:主题明确,论述清晰,悬念迭出,引人深思。真无愧为千古奇文!就是现代的那些文学大家,也难望其项背!


来源: 白话文正解<道德经>第一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鸥盟轩-诗词歌赋 ( 闽公网安备35062602000144号 闽ICP备18002209号-1 )站点统计

GMT+8, 2025-2-6 13:18 , Processed in 0.0513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