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星期天),晴天。上午八点在西中环和虎峪河交叉口和老王集合。九点四十分到达滴水崖,开始徒步。计划徒步线路进洞洼沟,到太古公路,由石合子沟返回滴水崖,全程大约8.5公里。
许多人开汽车、电动车带大大小小可以封口的塑料桶到滴水崖,目的就是打山泉水。远远听到哗哗的流水声音,流水量明显比前段时间大。脱了鞋,沿着水渠趟水前进。水渠有一定坡度,碎渣小石子被水冲走,水渠底部比较干净,避免了扎脚。
路上遇到两位游客,一个女人说道:“前面有一群牛,不敢去。”沟里怎么会有一群牛?前面牛群堵在必经之路,慢慢靠近牛群,只要不招惹牛,牛不会主动攻击人。有惊无险过了牛群,继续前行。看到一群人在野餐,闲聊一会。过水渠必须趟水,穿行洞洼沟,想一点水也不沾很难。沟外酷暑难耐,沟内清凉宜人,完全是两重天。
出现岔沟,两条沟入口都有红布条。右拐选择没有现成轨迹的路,这条岔沟肯定能够到达公路,到杜关线还是太古公路,搞不清楚。刚进沟,路还比较好走,后面植被越来越密,开始难走,看不到红布条,有点无所适从。先不管那么多,沿着河沟走。前面遇到断崖,虽然不是很高,由于流水,石头光滑,想爬上去很难。即使费力爬上断崖,前面的路况也不清楚。我赞成原路返回。老王说了一句:“这地方好像能够爬上山”。当时没有仔细考虑,费劲爬上一块石头,地上都是落叶,软绵绵的,周围植被不太密,只要注意不要下滑即可。好景不长,前面荆棘植被越来越密,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往上爬。多次打开两步路轨迹,查看所处位置,感觉坐标位置没有啥变化。老王说道:“到不了公路就麻烦了”。只要往北走,一定能够到公路,现在是中午, 时间足够。老王喊道:“听到汽车声音了,很快就到公路。” 下午一点四十分,终于到达公路,在密林中爬山最少一个多小时,可谓是痛苦的煎熬!
沿着公路往北石崖方向徒步,看到路边的红布条,这里也许能够下到沟里。没有轨迹,谁知道下到山沟的路怎么样,还是顺着大路走吧。看到一条土路,这条土路能不能下到沟里?我们不想走公路。土路不长,有红布条,走了一段,没有明显的路也看不到红布条,还是返回走公路。一路上埋怨驴友:为什么不多绑一些红布条,该绑的地方不绑,不该绑的时候到处是红布条。
下午三点半,返回滴水崖,结束徒步行程。在沟内行走比较轻松,爬山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不停与荆棘灌木奋斗,耗费体力非常大。虽然走了一个环线,但不是设想的环线。一路下坡,下午五点回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