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大虎峪村哈尔滨饺子馆吃饭,三位骑友和八位驴友,共十一人,平均每人饭费恰好30元,饭菜还是很不错的。吃完饭,娇娇提议到村里的圣母庙看看,可惜庙门内部插着,大中午的也不好意思敲门。
离开大虎峪村,娇娇二人骑车返回太原。我一个人决定寻找潘家峰古墓。我和老王曾经寻找过潘家峰古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成功,但确定了古墓的具体位置。后来老王和宝莲灯找到了古墓。这是一座明代总兵的古墓,早被洗劫一空,周围的石像也不见踪影。
听老王说过古墓非常难找,最好不要一个人去。既然到了大虎峪村,时间非常充裕,顺便也应该去一趟。一个人跨过铁路,钻进山沟,杂草丛生,这不算事。两侧是沟,中间是山脊。思考一下,沟内荆棘密布,恐怕很难走,爬上山脊再说。山石风化,必须格外小心。前面看似有路,心里窃喜。走了一段,感觉不妙,上次我们曾经搜索过这一片区域。想找的区域就在西侧十几米处,可惜没办法过去。
到了机耕道,准备从西面绕过去,找不到下山的入口(以前走过,现在荆棘杂草丛生,看不到路)。给老王打电话,古墓就在我们上次休息吃饭的松树南面。“ 从土路松树的地方可以下去吗?” 老王再三叮嘱,太难了,你一个人还是不要下去。
沿着土路来来回回走了几遍,也没有发现哪里下去合适。不就是荆棘了,死不了人,无论如何要下去搜索一番。下行了十几米看到一些石头,其中一块像残破的石碑,隐约看到有字。这里就是古墓吗?再找找,那怕找到一个石马也行。继续下行,前面是一片比较平整的山坡,更适合建造古墓。一言难尽,可谓寸步难行,晚上回到家,发现身上胳膊上到处是被荆棘划破的口子。
来到那处平台,已经走了大约百米,没有发现啥。再次给老王打电话,老王回答:“就在松树南面十几米,石头周围,没有看到过石像,根本没有那么远。”。返回谈何容易,恐怕比下山难度要加倍!在上面视野开阔,虽然根本没有路,但根据荆棘疏密程度有选择,往上走没有选择。居高临下,可以用脚踩踏荆棘,往上走只用用手撇开荆棘。真是太难了!冬天寻找古墓容易,现在是荆棘最密的时候。
从西侧下山,距离自行车停放地点最近。实在找不到那条路,误差不会超过十米,万一误入荆棘丛怎么办?没必要冒险。老老实实走大路到四达沟,多绕远一公里。
下午六点钟离开大虎峪村,一路下坡,七点二十回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