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曾经到大井峪,高速公路涵洞大铁门开着,防火封山有人把守。只好从其它地方绕过了高速公路,寻找了一会,基本确定了文保碑确切位置。遇到看山的人。“这里不让进,你赶紧出去吧。” 功败垂成,从涵洞走出去。
今天下着雨,决定第二次寻找“大井峪遗址”文保碑,不想等到封山解除以后,尽快了结这件事。下雨一定没有人把守,唯一担心的就是桥洞大铁门有可能锁着,希望门没有锁,抱着侥幸心理。穿上雨衣,骑车穿过小井峪,到达大井峪。不出所料,桥洞没有人把守,但大铁门锁着。仔细查看铁皮们,想翻过铁皮们有难度,而且有一定的危险,如果一旦被人抓住,说不清道不明,会很麻烦的。侥幸心理破灭,既然冒雨而来,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最后决定实行第二套方案,翻越土坡!
翻越土坡有点担心,会不会搞成泥猴?担心是多余的,虽然下着雨,路不算难走。爬上土坡,沿着排水沟前行。穿着大红雨衣,非常显眼,如果让人看到……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转念一想,除了看山人,谁会多管闲事呢。
跨过一座天桥,来到高速公路西侧。沿着机耕道向北大约一百多米,在一片耕地里,看到大井峪遗址文保碑。文保碑就在野地里,好在离路边很近,不需要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泥地里走。拍照遇到一点问题,下着雨,手机屏幕湿滑,用雨衣帽子遮挡,总算拍摄了一些照片和视频。文保碑正面被柳树枝遮挡,拍了两张照片后,发现“大井峪遗址”几个字不清晰,把柳树枝移开,重新拍摄几张照片。
据清《太原县志》载,大井峪村位于山谷之地,狐爷沟之口,因村中原有一口小井,不足饮用,村人打一眼大井,故取名大井峪。大井峪村北面是小井峪村,作为城中村,已经开发成高楼大厦。大井峪遗址位于太原大井峪村西北约100米、老虎威坡地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代。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
下着雨,野地里泥乎乎的。毕竟雨衣没办法遮住全身,鞋子和裤子有些潮湿。没必要再闲逛,那就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