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盟轩-诗词歌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回复: 0

评《也谈诚信》

[复制链接]

1297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业务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171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3-4-27 15: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贺老师读了本人写的《赊牛》一文的感想,他把《赊牛》内容联系到现实中,写到社会的变化,人心的变化,人性的变化。   内容写从前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男子汉讲话犹如钉子钉铁”“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这些都是当代(也就是八十年代)庄稼人为人之本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我在《赊牛》一文中描写刘老大的形象是一个憨厚、老实、诚信、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一言九鼎勤劳的庄稼人,是那个时代的庄稼人的缩影。
      为什么文章会有这么多老师点评?因为淳朴、简单、没有心机的人好招人喜欢,好相处。也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的,人人都渴望身边有这种人。其实这种渴望就是人最初的本性。就像游子远离家乡,心中埋藏着对家乡思念,渴望的心一样。刘老大那种人的形象才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埋在内心最深处的根,最本的人性。
         
      贺老师又写了一段:未知从何时起,某些人变得“利欲熏心”“只认钞票不认人”,一切“为人民币服务”。个别不法之徒甚至坑、蒙、拐、骗全上阵,骗了亲戚骗朋友,骗了朋友骗同学,骗了同学骗战友,骗了战友骗同事,真正到了“能骗尽骗”的地步。还美其名曰“CX”“ZX”,其实全是骗人的鬼把戏。你以诚信待他,他用辵骗待你。许多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冤大头。
    两种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坑、蒙、骗、拐、诱、偷横行时,好像天天参与宫廷斗,且自己又没这份宫廷斗的天赋。有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只能诚惶诚恐地,天天担惊受怕的,怕什么?怕自己一不小心被坑、蒙、拐、骗、偷、诱。无论哪一样,都会让小老百姓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更甚者有可能遭来官司等等的横祸。普通老百姓生活步履艰难,如果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一夜在坑、蒙、拐、骗、偷、诱等下洗净,真是天塌下来了。特别是现在有个“杀熟”的字出现后,人们不但要防生人,还要防熟人。生怕自己防不胜防,一不小心陷进去了。
     在这个时候,人们防止自己被坑、蒙、拐、骗、偷、诱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极高的定力。
     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天天担惊受怕的过日子,与天天坦诚相待显露自己的本性过日子,相比起来。后者才更让人舒适,更让人向往。
    《赊牛》中老板送钱来虽然迟了点时间,那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不知道地方,谈话中说他转了几个钟头。证明老板有提前来的准备,情况特殊,所以过了响午才到。刘老大对人信任都在于一个诚信,老板诚实守信不负刘老大所望,结局皆大欢喜。
     诚实、守信是八十年代农村人的普遍现象,也是农民家庭教育孩子的观念。所以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贺老师最后一段引用了故事:“曾闻一友人去接帐,却被欠账者骂了出来:“不问不记得,越问越冇得!”“初一十五接不得,早晨夜晚接不得!”“我又不只欠也你这点,还有几十百把万的都冇还,他们都冒来接,你这卵屎来接死呀!”这年头,真是欠账的是大爷,接账的变成了孙子。还有人为接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账没收到,命却丢了。旁人扼腕叹息之余纷纷质疑,怎么变成这样子了?!

从《赊牛》的老板辗转几个钟头送钱到现在欠钱的理直气壮,这两件事的反转让读者适应不过来,但现实就是如此,又不得不承认。当然,后者令人发指。
     最后一句反问“怎么变成这样子?”领读者深思!读者不得不反问: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里出现这种情况?
来源: 评《也谈诚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鸥盟轩-诗词歌赋 ( 闽公网安备35062602000144号 闽ICP备18002209号-1 )站点统计

GMT+8, 2025-2-6 23:06 , Processed in 0.0447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