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毛泽东誉为“洛阳才子”的雷英夫
诗曰: 烽火连天走过来,遇王兴起笑颜开。 “洛阳才子”多才俊,誉满延安情满怀。 五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一场大雪给首都北京披上了银装。中南海的夜晚灯火通明,领袖们都在为国操劳着。工作了大半夜尚未睡觉的毛泽东,步出菊香书屋作踏雪休息,恰好遇到周恩来也在散步,身边还有军事秘书雷英夫。毛泽东对周恩来赞赏了一番雪景之后,侧过脸对雷英夫微微一笑,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嗯,你是洛阳人,洛阳那个地方历来就有帝王之气,还有学气才气,出了不少大知识分子。”接着,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对雷英夫说:“你这个人,遇事善于想问题,有的想得很透,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古人有字号,表明自己的情趣和境界。我记得在延安时给你取了个字号,是叫‘洛阳才子’吧! ”毛泽东为何给雷英夫取“洛阳才子”的雅号?此话还须从头说起…… 雷英夫生1921年河南洛阳孟津县,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初,考上了八路军利用二战区名义在山西临汾办的一所军校,1938年6月,被组织送往延安学习,分配到抗大六大队,从此,他有机会接触到毛泽东。 1938年8月26日。毛泽东来到抗大接见全体学员并做报告。毛泽东讲完话,许多学员围上去请他签名留念。雷英夫看准机会,一下挤进了圈子里,递给主席一个本子,请主席题个座右铭。毛泽东接过本子,在上面题了两个遒劲的大字“斗争”,并签上了“毛泽东”。雷英夫激动万分,“啪”地一个立正,给主席敬了个军礼,主席和雷英夫紧紧地握了手。雷英夫感到无比幸福,好几天舍不得去洗手! 193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抗大总校成立一个参谋训练队,参加人员必须是党员,历史清白,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雷英夫被幸运地选中了。一天上午,毛泽东给参谋队讲课,题目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雷英夫坐在前排,这是班长的位置。他拿出毛泽东为他题写“斗争”的笔记本,端端正正地写上了“讲课教员毛泽东”。这次见到毛主席,雷英夫不再激动和紧张,而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听课和笔记上,他听得是那样专注,记得是那样认真。课后,代总参谋长滕代远让人把雷英夫等几个人的笔记要走了,说是主席要检查。毛泽东认真地翻看了雷英夫的笔记,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娃娃的笔记有两个优点。第一,重要的问题一个没丢,应该记住的东西基本上是我的原话。再一个,就是很少有错别字,参谋写错字,是要误大事的呀。”毛泽东听了参训队干部介绍雷英夫的身世和学习情况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雷英夫毕业后,就留在我这里,当参谋。” 1939年6月,从重庆回到延安汇报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向毛泽东反映:南方局军事组叶剑英那里急需参谋人员。毛泽东不假思索地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在抗大参谋训练队当班长,他叫雷英夫,这个娃娃机灵,有军事头脑。”周恩来接过话头说:“主席推荐的人没错,就这么定了,把雷英夫调南方局,对外是十八集团军参谋,对内是我们南方局军事组参谋。叶剑英急着用人,就让雷英夫提前离开参谋训练队,到重庆报到。”毛泽东点头表示同意。就这样,雷英夫未毕业,就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给叶剑英当了参谋。年仅18岁的雷英夫,主笔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一文,揭露了国民党的滔天罪行,教育了全国民众;特别是他协助叶帅起草了一份讲演稿,使叶剑英在蒋介石召集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上慷慨陈词,舌战群儒,力挫反共顽固派的气焰,打了一个大胜仗。 1945年春天,党的“七大”召开的前夜,王家坪爆出一条特大新闻——毛泽东在朱德、叶剑英的陪同下来到了王家坪,专程看望雷英夫。当时雷英夫正在校阅一篇稿子的小样。“雷秘书,主席看你来啦!”叶剑英响亮的嗓门从屋外传来,雷英夫又一次见到毛主席,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毛泽东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叶参谋长都给我讲了。”叶剑英在旁边插话,说:“主席听说几个重大材料都是你写的,一定要来见见你。”毛泽东说:“我不能不来,八路军的大秀才不多,你的笔压住了蒋介石的气焰,戳穿了他的阴谋诡计,是立了大功的。”接着,毛泽东又问了雷英夫许多个人情况和学习情况,雷英夫说到自己离家参加八路军时,写了一首诗以明志。毛泽东一听诗就显得高兴,忙问:“是一首什么样的好诗,能背出来听听吗?” 雷英夫想了想,有点不大好意思地背诵道: 男儿仗剑出潼关,不驱倭寇誓不还。 待到班师回归日,定斩豺狼祭红天。 毛泽东听点着头说“嗯,有味道,革命的坚定性很强,是一首有抱负、有志向的诗。”说他着,好像沉思了一下,接着说:“你的确很有才华,能写文章,还会做诗,是八路军里的才子。我要给你取个字号。”毛泽东站起来,低着头在屋里踱起步来,一会儿,他说:“好送你一个‘洛阳才子’的雅号。” 从此,“洛阳才子”这个雅号,经朱德、叶剑英之口,在延安流传开了。 (张丁、张兵:《领袖身边的军事高参》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