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20-8-10 05:10:41

论语新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网上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新解】
有子说:”平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样的人若是能做出忤逆上级领导的事来,那是很少见的。平时不忤逆上级领导,这样的人若是能做出造反作乱的事来,世上还没有过。正人君子首先要专心致务于孝悌这一做人的根本,根本建立了,为人处事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注:上,上级。作乱,造帝王的反。

【评析】
此乃有子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论做人之根本尔!

笑侃天下 发表于 2020-8-10 07:54:35

首席学习欣赏斗山老师佳作。

笑侃天下 发表于 2020-8-10 07:56:11

斗山老师之译文更贴近现代生活。

傲雪 发表于 2020-8-10 14:30:20

百善孝为先!!

傲雪 发表于 2020-8-10 14:30:41

老师辛苦!!

傲雪 发表于 2020-8-10 14:31:02

解析有道!!

傲雪 发表于 2020-8-10 14:31:29

:handshake热帖支持、傲雪问候老师!!

傲雪 发表于 2020-8-10 14:31:32

新周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