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20-6-24 14:47:59

浅议古代婚姻门当户对

      婚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原则和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是古代婚姻的三大原则,对这三大原则不展开讨论。在这些婚姻原则基础上派生出一些规矩,其中有些“规矩”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思想,如“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即男女双方必须具有相当的身份地位和经济财富,这是封建社会男女婚配的标准,是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婚姻等级观念。
       为什么人们不把“门当户对”作为一个原则而仅仅是作为一个规则呢?因为不同的朝代和时期对于“门当户对”的要求标准不一样,有的朝代把它作为了一个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不能越雷池一步;有的朝代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仅仅作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伦理道德标准。
      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这种婚姻要求门当户对的做法达到了极致,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惟利是求”,并拟“禁锢终身”。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并不是皇帝,大权真正掌握在几大豪门贵族手里。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他们自然不允许和平民百姓通婚,甚至也不允许和低一级的贵族成员通婚。说白了,就是维护家族的纯洁性,当然不情愿把利益蛋糕让更多的人分享。几大豪门贵族之间相互通婚,从而形成更加庞大的势力集团,皇帝在做出一些重大决策时也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到了隋唐时期,开始推行科举考试制度,让一些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有了做官的机会,婚姻要求门当户对的观念逐渐被打破,当然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可能完全消失。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下九流”,实际上就是对最底层社会人群的一个统称。娼妓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在清朝,一个戏子的孩子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足见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士族制度在隋唐以后逐渐消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而来了“良贱不婚”。“良贱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贱籍”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
       在古装戏剧中,经常看到因嫌贫爱富而悔婚的故事,负心郎陈世美更是成为人们唾骂的对象。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那为什么人们对嫌贫爱富的行为所不齿呢?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在时间差上出现了问题,当然不是指人们用现在的观念看待古人,即使当代婚姻也存在门当户对的观念。两个富裕之家,儿女订了亲,数年后如果一方家道败落,另外一方悔婚,当然会遭人唾弃,因为这违背了诚信原则,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古代男子休妻很容易,一纸休书即可,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允许男人休妻的。为了限制男人休妻,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一个“三不去”原则,规定在三种情况下不允许男人休妻,这实际上是对女人的保护。其中有一条规定:先贫穷后富贵,不去。这条规定的意思是,如果结婚时男方家很贫穷,通过夫妻努力,男人升官发财了,此时,绝对不允许男人休妻。
       谈到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古代婚姻制度中的“门当户对”、“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纳妾”。这里所说的“妻”,是指古代婚姻三大原则之一的“一夫一妻”中的妻子,只有妻子才会得到承认和受到法律保护。纳妾是一种“买卖”关系,妾就是一种商品,没有地位,即使“休妻”也是指休掉妻子,至于小妾根本不存在休的问题,如果一个男人不想要妾了,直接把她打发走人甚至也可以把她卖掉,也不会受“三不去”规定的约束。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4:57:25

首席拜读!!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4:57:55

哇咔咔、板凳!!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08:51

诠释历史、诠释极致!老师了解很详尽!!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10:06

中国封建时代、男尊女卑!也讲究、门当户对!!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11:30

传统观念:男人可以纳妾、女人从一而终!女人三从四德!!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12:59

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14:16

文辞隽秀、娓娓道来!学习、赞赞!!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14:43

:handshake精华共赏、傲雪问候老师!!

傲雪 发表于 2020-6-24 15:14:47

万事如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浅议古代婚姻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