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毛泽东与张恨水的“婉约诗交” 山长水远辑录
诗曰:未曾谋面早相知,仰慕大名恨见迟。 谈笑风生如故友,既评小说又论诗。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由延安飞抵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抓紧一切时间同在渝的知名人士会面。 9月13日这天,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会见了《新民报》的部分工作人员。当和张恨水握手时,毛泽东说“张先生,久仰了!”张恨水也不奇怪,因为同事赵超构早在访问延安归来后就对他说过,毛泽东专门谈起过他的小说,还特别提到他的《水浒新传》写得很好,具有鼓舞大家抗日的意义。几天后,张恨水又接到周恩来秘书打来的电话,说第二天下午有个活动请他务必参加,地点是周公馆。 第二天下午,周恩来派车将张恨水接到周公馆。一见面,周恩来就笑着告诉他:“张先生,毛主席要单独见你,我都不能陪呀!据我所知,毛主席这次到重庆还没有单独见过哪一位呢!前几天,徐迟、马思聪二位也是一起会见的。”周恩来带着张恨水去毛泽东的卧室兼办公室。正在写东西的毛泽东一见张恨水进来,忙站起来和他握手。周恩来便出去了。 毛泽东笑着说:“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常在报纸看你的连载小说。”毛泽东特别问起《啼笑因缘》。张恨水就向毛泽东介绍了他所了解的素材。毛泽东听后说:“原来不是写自己呢?看来‘恨水不成冰’是谣言么?”张恨水告诉说自己的名字本是笔名,是从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来,本为珍惜光明之意,非如人们流传所言。 两人接着又谈起了诗词。毛泽东说:“我在报上看过你写的诗词,很有功底。你那幅‘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对联,很有韵味嘛!”张恨水谦逊说:“涂鸦之作,不值一提的。” 毛泽东在这里讲的是指1939年,新四军湖南平江通讯处的几位留守人员被害,举国哗然同愤。张恨水也恨极这种“相煎何急”的暴行,他立即写了一幅挽联: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 (摘自《党史纵横》2009年第5期 田茫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