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骑行寨底村,遇小分队峡谷探幽
4月21日(星期天),晴天,微风。昨天下了一场雨,晴空万里,空气新鲜,适合骑行的好天气。早上7:45分从家出发,9:20在郑村与王师傅汇合。走太榆路,108国道;在修文镇拐弯,走916县道到榆次北田镇。在北田镇两个人简单吃饭,12:10出发。走Y091乡道,一路爬坡,穿过北流村、大乔村,奔目的地寨底村。衣服穿的多,中午爬坡燥热,脱掉外衣,继续艰难骑行。大约两点钟到达寨底村。山西晋中地区古村落很多,建村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寨底村历史并不长,建村只有300年,为了避难而修建的一座寨子。寨底村分为东寨和西寨,位置偏僻,却地形很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极佳的避难场所。小股土匪不敢招惹寨底,有心无力;大股匪患又懒得骚扰。在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并非要地,损兵折将攻打它不值当。
寨底东寨位于榆次区庄子乡寨底村东北50米的土梁高台上,东寨为清代榆次豪绅聂店王家为避战乱所建,历时近300年,依地形而建,分 布面积1.5平方公里。分前寨后寨,前后互相贯通。前寨门向东,前有深沟,内为瓮城,瓮城内有家丁住的土窑。后寨为主寨,中部建有院落、窑洞,寨内有井,四面筑有土寨墙,前后寨之间有夹道相通。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现在古寨已残破,而形制犹存,为研究当时的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王家是榆次历史上有名的富商,道光1823年,平遥人事处票号开创,王家就参与了不少股份。还有自己的独立票号“协和信、协同庆”。王家从大明开创基业,最鼎盛时期大明初——大清中期,大清晚期开始衰落,彻底败落在民国年间。西寨就是车辋常家所建的。作为晋商的重要部分,榆次车辋常家是中国经济史、教育史的宝库,蕴藏着极大的文化财富。史家说:“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 如今面对空荡荡的两处古堡和众多奇异的传说,让两个寨子的主人也有了更加浓郁的神秘色彩。
地处黄土高原的 寨底村具有300年历史,由于特殊地貌经长期流水侵蚀,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交织并存,形成条条沟壑。村落时代变迁,年久失修,仅存部分老房子,这里地势特殊,生态环境好,吸引无数摄影,写生,旅游人采风探秘! 事先知道小店一支小分队也到寨底村,很希望能够与他们汇合。小分队都是强驴,骑行路线不走常规,专走偏僻羊肠小路。美其名曰:拉爆!
即将到达西寨,远远看到几个戴头盔的骑友。大声呼喊:“你们是从小店过来的吗?” 一位女骑友回答:“我们从晋源过来”。两支队伍在西寨会师。“你们谁是韩佩?”韩佩是一个帅小伙。我多次和君君聊天,他每次谈到韩佩都赞不绝口。于是开玩笑:“以为你是一个小老头,没有想到是帅小伙。”。
六位骑友吃完中午饭,下午4:45分离开寨底村。没有原路返回,8人沿着谷底骑行。以为他们以前走过这条路,谁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韩佩不时用手机导航,寻找线路。杂草丛生,路难行,更多担心扎带。在岔路口,韩佩告诉大家:走右边的路,爬坡会少一些。越走感觉越不对劲。听到韩佩嘀咕:导航有偏差,应该是左边那条路。骑虎难下,说不准还能趟出一条路。到达一片小树林,没有路了。查看百度地图,距离公路直线距离不足百米,山顶就是伽西村,功败垂成不甘心呀,尝试盘上山顶。两次登山探路,得出结论:徒手攀爬或许能登顶,推车上山难如登天。没办法,只好原路返回。
艰难爬坡,好不容易到达伽西村,万幸没有人扎带,总算松了一口气,阿弥陀佛!8公里下坡,爽!切莫高兴太早,到达榆次天已经黑了。走迎宾路,但108国道至马练营路没有路灯。屋漏偏遇连绵雨,前面施工。遇到一位骑电动车的人,说道:“前面路不能走,挖了一个大坑”。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继续摸黑前行,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又遇到一位保安:“前面路不通,返回吧” “行人能走吗?”。“行人勉强可以通过” “既然行人可以过,自行车也能走”。十八般兵器都用上,车灯、手电筒、手机照明都打开,总算走出泥潭。不走运,马练营路部分路段路灯没亮,还好并无大碍。听韩佩讲:这段路以前路灯是亮的,可能是修路造成停电。哈哈,为啥黄鼠狼专咬病鸡?倒霉事总让我们碰上!
晚上十点半回到家,行程138公里。
欣赏骑行活动,赞赏运动精神! 图文并茂,值得欣赏! 健身强体,愉悦心情,点赞! 将自己的一路见闻带给我们,感谢精彩创作 属于游记还是报告文学? @财神哥 发表于 2019-4-24 14:07
属于游记还是报告文学?
属于游记 :victory:腻害!! :loveliness: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览尽风光!闲情逸致!!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