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清科举舞弊案(上)
周福清何许人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他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孙子,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孙子就是大文豪鲁迅。 周福清字震生,号梅仙,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人。1871年周福清考中进士、点翰林,步入仕途。由于他素来言语无忌,十分尖刻,行为也无所忌惮,多少有些愤世嫉俗,是个性较强的人,并不适合做官。混了多年,在京城也只是一个小官。1893年,他的母亲病故,需要回家“丁忧”。 很多人可能知道“丁忧”,恐怕未知其祥,在此详细介绍一下。所谓丁忧简单讲,就是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后,他需要回家守孝3年。这里的3年并不是完整的三年,而是守孝32个月,也就是2年零8个月,笼统的讲3年。 丁忧对官员仕途影响很大,离开岗位,回家守孝三年,职务自然没了,待遇还存在,朝廷仍然发薪水。丁忧期满,回到朝廷,官复原职的期望很渺茫。是否所有的官员父母去世后都要守孝三年? 并非都如此。有三种特例。 第一,重任在身,无法丁忧。比如,某位元帅正在领兵打仗,不可能扔下几十万士兵回家丁忧,很可能都不能回家料理丧事。 第二,提前解除丁忧。例如,曾国藩曾经丁忧在家,偏偏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官军屡战屡败,咸丰皇帝下旨:命令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从而提前解除丁忧。 第三,采用变通方式,也就是缩短丁忧期。守孝一天顶替一个月,实际上真正守孝一个月丁忧期就满了。这种待遇,一般官员享受不到,只有那些朝廷重臣经皇帝特许,才有可能享受此等待遇。比如,张居正父母去世后,料理完丧事就返回朝廷,继续做首辅。 周福清丁忧在家,原本无所事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偏偏卷入了一场科举考试舞弊案,不仅身败名裂,险些丢掉性命。1893年,浙江举行乡试。那些考生和家长千方百计打听主考官是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听到本期乡试的主考官是殷如璋。这些人不认识殷如璋,想行贿也非易事。周福清和殷如璋是同年,也就是同一期考中进士。同年很重要,在官场上彼此要相互关照。这些人找到周福清,希望通过他贿赂主考官。 周福清虽然和殷如璋是同年,但二人平时交往不多,没有很深的交情。开始,周福清不想趟浑水,而且他深知科举舞弊的严重性,一旦事情败露,很可能性命难保。经不起那些人的软磨硬泡,最后,周福清还是勉强答应了。周福清深知利害,为何会答应?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周福清的儿子是秀才,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趁这次贿赂主考官的机会,儿子也可以搭个便车。二是自己和主考官是同年,如果做事机密也不会败露,风险不大。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途,周福清决定冒险一试。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中,老师讲过很多篇有关科举考试的内容,其中包括几个科举考试舞弊案,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 功来难,败在于一举。得不赏识 很不错 高亮支持,优秀图章奖励 “丁忧”、原来如此!守孝、也能送前程!! 周福清、忍不住诱惑!开始、妥协!! ;P搞不好、“晚节不保”!! 老师博学!不容易!! 文辞雅致、娓娓道来!学习、赞赞!!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