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状元郎
在古典戏曲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由于女方父母嫌贫爱富,反对这门婚姻,在小姐的资助下,公子发奋读书,进京考取状元,被皇帝任命为八府巡按,最后成就一段美满姻缘的故事。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由于戏剧的影响,人们对状元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误区一:皇帝的乘龙快婿 有一部很经典的黄梅戏《女驸马》,相信大家耳闻能详,虽然故事曲折离奇,但最终还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一个新科状元有可能会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吗?纵观历史,状元被招为驸马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古代女子结婚比较早,皇帝女儿不愁嫁,公主一般16岁左右就出嫁了。一个人如果高中状元,年龄往往都会偏大,状元和公主年龄悬殊,是皇帝不会招状元为驸马的主要原因。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一个人要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考取秀才以后,才有资格参见真正的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一名书生必须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多年多次考试才有可能高中状元郎,所以考中状元的时候已经是中年,甚至两鬓花白的老头也不足为奇。如果看过《儒林外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参加科举考试几十年,仍然还是一名秀才,只是主持考试的大人出于怜悯,范进70多岁才考中举人。 殿试不是每年都举办的,即使某一年有殿试,未必有适龄的公主需要出嫁,就算是有公主要出嫁,皇帝和公主能否相中状元郎也是未知数。皇室联姻很多时候是一种政治婚姻,要求驸马必须出自名门望族,虽然也有例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真正名门望族学子考取状元的不是很多。
误区二:新科状元被皇帝任命为“八府巡按” 新科状元被皇帝任命为“八府巡按”,这更是不可能的。首先就没有“八府巡按”这样一个官职。在清朝,每个省都会设立一名巡抚,也尊称为抚台大人,主管一省政务,官居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每个省也会设立一位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官居三品,尊称为臬台大人。也许“八府巡按”就是根据这两个官职杜撰出来的吧。 其次,对于一个新科状元,皇帝是不会马上委以如此高的重任。需要说明一点:如果一个进士(包括状元)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提拔是很快的。 按照古代官员任命制度,一个新科进士和状元的最开始品级是不高的,隋朝只有“九品”,到了明清两朝,进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可以享受六品待遇,是否马上能够获得一个实缺那就是两回事了。 我们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举例。文天祥20岁考取状元,如此年轻就状元及第是非常罕见的,最初也不过是一个七品官,还是一个虚职,奋斗了十几年才官居知府。在他40岁时,南宋王朝大厦将倾,文天祥被皇帝委以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才手握军政大权。
误区三:状元只是一个花瓶 虽然科举考试也存在作弊等丑陋现象,但状元们的学识是毋庸质疑的,人们认为状元只是一个花瓶无非是说他们在政治上鲜有建树。其实不然,很多状元在政治或学术上鼎鼎有名,现在列举出3个人。一是臭名昭著的南宋丞相秦桧,他因为“莫须有”罪名将抗金英雄岳父杀害于风波亭而遗臭万年!二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是清朝光绪帝老师,军机大臣、官居一品的大学士翁同龢。这几个人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状元只是一个花瓶,这种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状元选拔看出一些端倪。能够参加殿试的人都是进士,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恐怕难分仲伯。到底皇帝凭什么钦点状元或者榜眼和探花呢?标准大概有两条,一是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这点不在详加赘述。二是看相貌和名字,作为状元名字是不能犯忌讳,还必须相貌仪表堂堂,皇帝绝对不会钦点一位歪瓜裂枣的进士为状元郎,这也有失国体! 清朝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阎敬铭,绝对是一个贤臣能吏。这位仁兄如果用其貌不扬来形容也许还是恭维了,实在是长相太丑了,他只是一名进士,还不是状元。在阎敬铭还是举人的时候,一年地方上举孝廉(也就是向官府推荐贤才去做官),面试的时候,主考大人看到他,差点没有吓晕!自然就把他pass掉了。阎敬铭知道自己落选以后,说了大概这样一句话(原话忘记了):“举孝廉是为国家推荐人才,不是选美,其貌不扬的人难道就不能为国出力吗?”后来,阎敬铭考取了进士,像他这样歪瓜裂枣的人是绝对不会钦点为状元的,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阎敬铭确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贤臣!
来源: 历史上真实的状元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