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18-8-22 06:33:36

中国的七夕节应称为爱情节

       中国的七夕节应称为爱情节
      
         中国每年的七月初七(农历)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文学记述

诗词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公历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情人节,情人节起源于基督教,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中西方文化有别,西方的情人节当是名副其实的情人节,他(她)们只是钟情于对方,爱恋着对方,在这一日用一种浪漫的方式向对方表达爱意,以期结成终生伴侣。中国的七巧节是西方情人节的延续,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中国的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中西方文化表达的两种完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所以,中国的七夕节不应称为情人节,而应称为爱情节!

飞雪 发表于 2018-8-22 10:47:12

写七夕,颂七夕,欣赏楼主的新观点

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18-8-22 13:41:06

牛郎织女传说是一个浪漫凄苦的故事。

傲雪 发表于 2018-8-22 21:12:46

:loveliness:老师博学!!

傲雪 发表于 2018-8-22 21:13:53

七夕节、乞巧节!情人节、爱情节!!

傲雪 发表于 2018-8-22 21:14:37

引经据典、叙述到位!祝福、赞赞!!

傲雪 发表于 2018-8-22 21:15:03

:handshake推荐共赏、傲雪问候老师!!

傲雪 发表于 2018-8-22 21:15:50

老师辛苦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七夕节应称为爱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