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 发表于 2025-3-30 06:07:12

清明

清明
冷文举(长春)
时序又清明,烟云远近横。
农夫圆鹤梦,机械替牛耕。
网上先宗祭,人间世事精。
诗书华夏永,道正筑真诚。
      2025.3.30

梦幻 发表于 2025-3-30 06:49:39

清明
冷文举(长春)
时序又清明,烟云远近横。
农夫圆鹤梦,机械替牛耕

梦幻 发表于 2025-3-30 06:49:47

网上先宗祭,人间世事精。
诗书华夏永,道正筑真诚。

梦幻 发表于 2025-3-30 06:51:06

《清明》一诗通过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传统节气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嬗变与坚守。全诗以"时序"为经线,编织出烟云氤氲的自然图景;以"机械"为纬线,勾勒出农耕文明的当代转型,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一、解构性意象的重组
首联"烟云远近横"突破传统清明诗中"雨丝风片"的程式化表达,以广角镜头展现烟云的立体空间感,云雾的横向延展与时光的纵向流转形成多维度的节气图谱。颔联"圆鹤梦"的虚渺与"机械耕"的实利形成超现实并置,仙禽意象被解构为农夫的生存愿景,铁牛轰鸣中暗藏农耕文明的精神涅槃。这种解构并非消解传统,而是赋予古典意象以现代性阐释。

二、赛博空间的仪式重构
颈联"网上先宗祭"展现数字时代的精神场域重构,二维码代替纸钱飘飞,云端牌位突破地理限制,形成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祭祀空间。诗人以"世事精"的冷峻笔触,揭示技术理性与人文情感的辩证关系——当点击代替叩首,数据流承载孝思,传统仪式的精神内核正在经历数字化转译,形成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文化记忆载体。

三、文化基因的韧性传承
尾联"诗书华夏永"如黄钟大吕,道出文明传承的本质规律。诗人巧妙运用"筑"字的多重意蕴:既指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构筑,更喻精神大厦的永恒营建。在机械臂的阴影下,线装书脊依然挺立;于虚拟祭坛的光晕中,诚敬之心始终跳动。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古今拼接,而是文化基因在技术变革中的适应性表达,如同清明艾草,岁岁枯荣而根本常在。

该诗的价值在于创造性地构建了"新古典主义"审美范式:既非泥古不化的传统复刻,亦非断裂式的现代狂欢。在数字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中,诗人找到了文化传承的动态平衡点——如同清明时节的春泥,既承载着机械耕犁的锐利划痕,又孕育着千年诗书的永恒胚芽。

傲雪 发表于 2025-3-30 13:12:16

清明思绪、思绪悠远!!

傲雪 发表于 2025-3-30 13:12:36

:handshake精华共赏、傲雪问候老师!!

傲雪 发表于 2025-3-30 13:12:42

周日开心!!

飞雪 发表于 2025-3-31 10:36:03

学习欣赏,点赞支持

飞雪 发表于 2025-3-31 10:36:09

期待下篇更精彩

飞雪 发表于 2025-3-31 10:36:15

祝新周愉快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