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正解<道德经>第15章
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正解] 古代善于讲道的人,讲的也很微妙玄虚,对道也深不可识。道不唯古人识不透,(我也识不透,)所以只有勉强对道略加形容:对待道,应小心翼翼象冬天踩着冰过河那样,对待道,应战战兢兢象畏惧四方邻国那样。因为道有时庄重的象客人,有时涣散的似融冰,有时敦厚的象小孩,有时旷达的似河谷,有时混沌的似浑浊。有时辽阔的似大海,有时飚狂的无休止。但道还能使浑浊的世界冷静下来逐渐澄清!道也能使狂燥的大地安静下来逐渐重生!对于道能够保有这般认识的,也不能自满。人只有不自满,才能屏蔽旧的认识而获得新的成就!
【说明】此章老子是说道大无边、道无止境、深不可识。但又说道强大无比,它不但可以发狂,也可以静谧。意为谁若是不遵循道法,必会得到道的惩罚!
来源: 白话文正解<道德经>第15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