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尧曰篇20.2
【原文】20·2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新解】
子张问孔子说:“做到哪些才可以从政?”孔子说:“只要能够尊从五种美德,屏除四种恶行,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只要做到:惠及于人民而不需费用;劳役民众而无怨言;满足百姓的欲望则无贪心;自我庄重而不傲慢;自我威严而不凶狠。(这就是五美)”子张又问:“什么是惠及于人而不费等等诸事呢?(请先生说说清楚)”孔子说:“一,因为百姓皆有利益的追求,你因势利导(制定惠民政策),这不就是惠及于人民而不需要费用嘛!二,选择可以劳役的人和时间让他们适时的去劳务,这样又有谁会埋怨呢?三,百性渴望着仁爱而得到了仁爱,这样怎会有贪心呢?’四,君子对人,无论家族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敢怠慢,这样不就做到庄重而不傲慢了吗?五,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生畏,这不就做到威严而不凶狠了吗?”子张又问:“什么是四种恶行呢?”孔子说:“一,不经教化就判死罪,这叫做虐待;二,不加告诫便成其罪行这叫做残暴;三,不加督促过了限期就惩罚这就叫偷抢;四,比如与人交换物品,给之嫌多,得之嫌少,这叫有私心。(这就是四恶)”
注:司,通私。
【评析】
此章孔子是说:从政要做到“五美四恶”,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政。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来源: 《论语》新解尧曰篇2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