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24-7-26 13:39:50

徒步三泉头到天龙山景区

       6月8日(星期六),上午十点半三人在西中环和南中环交叉口集合,中午在索村吃饭。穿过天龙山隧道,下午一点半到达三泉头村,将自行车锁好,开始徒步,目标天龙山景区。

      半个月前,我们在天龙山周围徒步,一些线路比较熟悉,陌生的地方就是柴庄到天龙山景区。都是机耕道,一路爬山,一个小时到达柴庄。柴庄是一个废弃的无人村,房屋全部由石头砌筑。一栋建筑保存比较完好,门楣上雕刻了两个“喜”字。进入大门,影壁上有毛笔写的几行字,将近60年,部分文字还能看到,大意是破坏森林的人将送公安机关处理。普通人家不会在影壁上写这些,院子很可能是大队部。

      柴庄村西大约二百米有一条岔路,也是机耕道,沿着机耕道到天龙山山顶,没有了路。往西走了一段,下山的路很陡。只好向北沿着半山腰行进,路似有似无并不明显。大约十几分钟,到了天龙山景区。

      天龙山景区由东峰、西峰、南峰(香炉峰)和柳子沟组成,山势奇峻、沟壑幽深。遍山的松柏林覆盖面积达70%以上,林间鸟兽成群,仅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就有20余种。苍松翠柏植根于悬崖绝壁,盘根错节,形态各异,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堪称树中奇珍。天龙山有东、西两峰,东峰叫“仙岩山”,西峰称“大佛山”,双峰对峙,风采独具。在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开凿25个石窟,即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除第11窟面东外,都是坐北向南。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异,大小不一。计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幅)。天龙山的人文景观始于南北朝时期。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修建寺庙,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历史序幕,大部分石窟是唐朝开凿的。

       现在柳子沟没有开放,官方解释柳子沟在施工。没有在天龙山景区过多停留,沿着铺设的石板路向窑头村进发。即将到达窑头村,左拐走土路奔三泉头村。遇到岔路应该左拐,我们选择右拐,走了不远,看到山下的窑头村,发现路走错了,没有太在意,最多绕点远,继续前行。

       出口在天龙山旅游公路,如果走公路到三泉头需要两公里,老王说他曾经爬水渠到三泉头,那就试试呗。五点四十五分回到三泉头,如果没有走错路,徒步一圈大约需要四个小时。离开三泉头,爬山到三泉寺的天空之境看了看。所谓天空之镜就是在平地搭起一米高的玻璃幕墙,不过这里是观看网红桥最佳的平台。





























来源: 徒步三泉头到天龙山景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徒步三泉头到天龙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