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借粮 二
范丹借粮二作者故都悠悠生
公冶长无功而返
孔子派颜回前去借梁
这孔子的得意门生
曾经卖掉爱妻的头发
只为着老师一点口福
为证明颜回青白
孔子在必经路上埋下金子
书曰天曾颜回一锭金
颜回发现回道
外财不顾命穷人
无需刻意的诠释
无需刻意的张扬
颜回的性情
自然着倔犟而刚强
颜回的人格
自然着纯洁而高尚
故 至颜回遭遇不测
孔夫子发出
天丧予的哀叹和绝望
到得范丹门上
恭敬以礼
范丹
人至高何见
人至下何见
人至高
见芸芸众生皆苦
人至下
见芸芸众生皆苦
何用
见芸芸众生皆苦
上达贤明的君王
君王至上若不明呢
书以记之留作来者
是天高地厚肉香尸臭吗
此泛泛而谈也
那什么高什么厚什么香什么臭
父母养育之恩高
夫妻相爱情谊厚
饿了香饱了臭
额额额
颜回不动声色
范丹决定借粮
一小袋粮食颜回谨慎捧着
接应颜回的子路大失所望
扬扬手撒了当场
……
清冷的几间破房
孔夫子正襟危坐
粮呢
~~~
扔了
怎么扔了呢
太少太少了啊
子路的礼帽桌面一甩
掉下来七八个米粒
那是信物呢
怎么扔了呢
夫子把米捡起来
叫颜回
快去煮快去煮
有人说
那数粒米竟然越熬越多
足足吃了七八天
更何况那撒落湖水里的米呢
竟养育了整整一湖鲤鱼
说陈州的湖里
那鲤鱼黑脊黄肚子格外香
这是后话不提
有人说很快的
范丹把米送到当场
范丹此后成了仙
抑或本就是仙
孔子因此大器晚成
他儒家的经典
中庸和大学
就完成在昔日的弦歌台上
后人有诗赞曰
五十六岁游列国
世事艰辛磨难多
陈地范丹款文圣
四载自成一统说
又有诗赞那弦歌台
仰圣路 通弦歌
古砖碧瓦多巍峨
桥连亭接乳燕过
碧水莲花映日落
又有诗论孔夫子陈国绝粮之事曰
大道难通仲尼厄
夫子从容抚弦歌
三千弟子多贤圣
帝王将相复如何
来源: 范丹借粮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