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 发表于 2024-3-21 11:13:51

丰碑1

      “喂,红妹子吗?”电话铃声响起,刚接了那头就传来一阵声音。
   “孟舅,您有事吗?!”
   孟舅和婆婆一个廖姓,据说是同一辈分的,原来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还算可以,是我们本生产队的,七十左右的人。也许是家庭教育问题,也许是基因的问题,一家九姊妹个个都是非常优秀。他是老大,那个时代虽然读书不多,经过他后期不断努力,拿到了各种文凭。他还有妹妹在北京工作,小弟的广州工作,二弟在长沙一所大学当教授,他们都成为我们当地人的骄傲。
      他外出多年,后回宁乡办了个残疾人学校,全是低智能孩子。我去过那里,和他有过几次交集。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善,办事严谨、执着的老人。
       “你说奇怪不?我今天去交通局查了一下,洪家村没有公路!”
         洪家村没有公路?!我简直不相信,虽然与直田村合并了,但原来老洪家村偌大的一个村没有公路,真有点不以置信。
   “没公路?难不成我们长翅膀了?”心中涌出的愤怒和委屈使得我脱口而出。原来东、南、西、北村到处公路水泥硬化,只留我们村没有硬化一条公路是这么个原因。
      到底是基层干部没报上去?还是在哪个环节漏了?漏了也是工作人员的问题。现在,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不能去追究,眼下重要的是把路修好。
      这条路其实很早就有,原来的洪家村贯通直田村、沙田镇的石江村和巷子口镇的凤凰村、石河村。
   热心的村民每年自觉免费维护几次,由原来的填泥土到后来填砂石。填好的那一阵子还平整,由于来往车辆太多,雨水洗刷,过不了多久又出现很多坑坑洼洼。特别是挨着通往沙田和巷子口公路的那一小段,坑洼又深又密又大。
   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无论是车还是走路,来往行走令人苦不堪言。
   一次孟舅回家到我店里,我们聊起了这条公路的事。“我试试,看能不能搞好!”他主动请缨。
   那以后他还真行动了。
    “红妹子,这样吧!你让全村人签名,我打报告申请。明天一大早我赶回家有事,带上签名单去申请看看,签名人数不少于一千人。”
   当时是下午五点多,老公听了聊天内容,马上说道:“堂客,你去,我守店。”因为当时是他在卖货。片刻都不敢耽搁,我迅速拿着笔和纸走上了签名的村路上。
    沿路几家邻里签名后到王家湾,再到廖屋冲,井湾里、七子石,正当我想着顺利时,进了王五家的门,把原委告知她后,她反复询问“莫不是骗我们签名了以后要收钱?”
      “我做生意的我还骗你不成,骗一个村的人不是自断生意路吗?再说你也没给钱啊!”我耐心的劝导好不容易让她签字。哪料她边签她一家人的名字边说:“这么晚你还麻烦我们签字,把路修好了,就方便你家喽!”
      说实在的,经他这么一提,细想想方便自己的心有那么一点点。不过这话里有话令我不爽。
      我笑着坦然回答她:“为什么只方便我家?你不要走吗?”
       “也不是我们不走,你做生意的,出入次数多!”她一本正经回答我。
      “的确也方便我,但路修好了只有我一个人走吗?”
      “那也不是,大家都方便。”
       我听了这句话,接过她签完的字,一刻没停留继续找人签名。
   由于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通达热情的乡亲留我吃饭或喝茶,都被我婉言谢绝。
    考虑廖家垅上路途遥远,面积大,人烟稀少,还要爬山。我就忽略了那一块,一路到石槽门再到周家坳、胡家坳、聂家冲、陈家冲,最后从挂牌山回到自己生产队。
      其中遇上一个震碎我三观的人。
      那时夜色已晚,人们吃过晚饭后不是散步聊天就是在家看电视、睡得早的上床了。
   碰上很多人在一户人家聊天,一听只要签字就有可能把主公路修好,众人表示热烈支持,纷纷主动签字,唯一人坐着不动。   
       “叔,签个字吧!?你家也有好几口人!”我非常礼貌的双手把笔和纸递到他面前。
      “要我签字?得答应把公路修到我家!”
      我毫不夸张地瞪大眼睛看着他,说道:“叔,你是谁?我是谁?你晓得吗?”
       “怎么不晓得?你是胡勇堂客!”他笑着说,一点都不像开玩笑。
       “叔,我要是能免费修路到你家,也不用跑遍全村麻烦你签字,你要是能修路到自己家门口,也不用我为修路的事让你签字,你以为我是什么大领导或者还是你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我的话语也没开始那样客气了。
      “不答应我不签!我出两万块钱修到我家,你答应我就签!”他继续笑眯眯回答我。
       因为做生意多年,什么人家什么情况我虽然不参与八卦,但听过不少。当然,读者们一看对话就知道去他家的路棘手。具体情况在这里我省略几千字。
      “不签就不签呗!反正有一千多(人)了,只是我相信多多益善!既然这样,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心里一万个说法,什么人啊?!大家走的公路以为是求他?
       于是我头也不回的走了,回到家十点多。
      “勇哥,有茶没?渴死了!”没到家门口看见老公在外张望,我一见他连忙问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
         “除了廖家垅上,其他地方大多签名了,有一千多很多,没数,三大页!”
         “没人给你茶喝!?你也太不招人喜欢了!”老公笑着调侃。
      “有呢!还有留吃饭的,你想啊!人家泡茶的功夫我得和人家讲清楚签字的缘由,一两句话讲不清楚,人家签字以后怕晚了就要立马走。这么大的村,临门临户走,还一个一个告诉他们,只要签字,就有可能把公路硬化。为了保证自己的公信力,还得告诉他们路不一定能硬化,但他们只要签字就有更大的机率!签完字就马上赶往下一家,没敢花时间喝茶。怕晚了人家睡觉了,明天一大早人家又没起床,起床了又不一定在家。原话一箩筐一箩筐的说,这不口都说干。”
      我一口气喝了一大碗,老公像往日的我一样端来饭菜和我一起吃。
       当晚,脚抽筋折腾一晚没睡觉,事后发现小腿内侧静脉曲张又多了几个凸起,几天后脚尖疼得穿不了鞋,一看大脚趾尖的趾甲已经脱离了肉。分析原因是:我的大脚趾过于长出食脚趾,走路的时候太过着急,大脚趾尖顶鞋子的次数多,加上心集中在签名上,所以长时间走动引起血液不循环,导致趾甲脱肉。
       第二天孟舅真的回家了,他拿走签名单告诉我“红妹子,记得经常到村领导那里去催他们水泥硬化的事。”
      “您放心吧!这事我老公至少一个星期去书记那里询问进展情况,生意忙不去的话就打电话,有时候白天忙晚上去,已经有一年多了。硬做自己家的事上紧干着!就是不晓得上面能不能帮忙硬化!”
         终于在夏日的一天傍晚老公带回来了消息。
      “堂客,路可以硬化了,但领导说了,要三米五以上的路面,保重车子路过不因崩塌发生事故。他还说廖屋冲到七子石那段路由于开过厂,被老板整成了大慨六、七米左右宽的公路,压过大卡车,不需要扩宽路基,老屋冲到狮子桥这边的路面都不符合要求。村上负责路面,路基我们自己想办法。够三米五宽的地方就硬化水泥,不够的话不硬化。”
      这个消息中含有好消息就是终于可以硬化水泥路了,坏消息是路基我们想办法砌,而砌路基需要不少资金,喜忧均沾。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九张嘴巴吃饭,四个老人赡养,虽然赡养不全是我家的事,三个孩子读书,靠我夫妻俩赚钱养家。我家的条件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一笔钱的,所以要靠大家集资。集多少资,怎么分配?谁掌管资金等等一系列问题又出现。
      这消息很快传出去,资金问题没解决,却迎来了附近上邻下队的人咒骂。
来源: 丰碑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