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凌井到权新线横穿
9月23日秋分,多云转小雨。上午七点在林学院与老王汇合,顺路到南翟村西梅采摘园看看,树上的西梅所剩无几,西梅采摘基本结束。十点钟到达西凌井村北。从西凌井村北的一条土路进入山沟,没有查到沟的名称,可能就是一条无名沟。沟内是一条机耕道,碎石比较多,有时骑车前行,有时只能推车。路旁野花盛开,为寂寞的山沟添了几分姿色。宽阔的地方,有人种植了玉米。沟内手机没有信号,电话打不通。
看地图周围有村庄,横穿四个多小时,没有发现村庄。沿着山沟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开始上山,推车上山很费劲。到达半山腰,老王说道:“听到汽车声音,应该快到公路了。” 大山深处,距离公路还很远,怎么会有汽车声音?过了一会,看到一辆越野车从山上下来,顺便向司机问了问路。
绕着大山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大多是上坡路,推车上山累的要死。看到山顶的信号塔,已经到山顶最高点,海拔大约1660米,从西凌井爬升了大约500米。听到前面有人说话,老王在山顶拍摄风景。我往前走了一百米,看到一男一女两位骑友。女骑友说道:“没有想到走这样的路还能遇到人!” 天下骑友是一家,他们已经吃完饭,把两个饼子、两包榨菜和两个橘子给我,背包轻了,可以轻装上阵。临走时,那位男骑友嘱咐我:“三点钟要下雨,你们尽快下山到岔上村。” 后来老王告诉我:他认识那位女的,曾经在一起骑过车。
中午十二点四十开始下山,下山路坡度大,坑坑洼洼都是碎石,骑车非常危险,大多时候是推车下山。下到山底,又进入一条山沟,沟里石子虽然比较多,坡度不大,注意安全,可以骑行。距离权新线大约还有五公里,稍事休息,喝点水,吃点干粮。下起了下雨,那就赶紧出沟。下午两点十分到达权新线,从西凌井到权新线穿越用时四小时零十分。
一路小雨陪伴,犹豫是否穿上雨衣,穿雨衣骑行是很不方便的,雨很小,最终还是没有穿雨衣。老王晚上七点上班,时间充足,那就到思西村东找一条山沟,准备有时间穿越思西村到三马线,估计横穿难度和今天差不多,可能也需要四五个小时。
思西村是阳曲最大的自然村,村子里各个路出口都有石门洞或土门洞,白银翠故居就位于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1939年7月,洪学智与张文夫妇的女儿洪醒华出生。不久洪学智率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学员随抗大总校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部队转移到阳曲境内日军封锁线时,为方便行军,抗大校长罗瑞卿劝张文把女儿送给老百姓,解放后洪学智夫妇找到白银翠,孩子回到身边。
没有在思西村闲逛,找到了村东的那条河沟,曾经是一条小河,河床石子密布,骑车穿越恐怕难度不小。离开思西村,一路下坡,六点多回到家。
首席沙发!! 板凳到位!! 编辑齐整、版面整洁!! 安全回家、松一口气!! 下坡如果危险、尽量推车下山!就别骑了!! 思西村的历史、和抗日关联!! 洪学智夫妇终于找回孩纸、恭喜!! :handshake精华共赏、傲雪问候老师!!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