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 发表于 2023-11-26 13:58:18

五十知命

    人到五十,有半百之称,还有知命之称。关于数字读者们都还理解,为什么叫知命年呢?
   《易经》里孔子把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吾十五而志于学;第二阶段:三十而立;第三阶段:四十不惑;第四阶段:五十而知天命;第五阶段:六十而耳顺;第六阶段: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世上难逢百岁人,所以人到五十岁已经走完人生一大半光阴。在自己人生轨迹中积累奋斗了五十年代的经验。
    五十年的人生经验,让我们懂得许多,从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是无头苍蝇,感到前路茫茫,五十岁的人应该人间醒悟了!知道自己以后大概的命运如何。
   人到五十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天命了,因而称之“天命年”。
   因为知道自己以后是什么样的,也因有了五十年的人生经验,所以五十岁的人不怨天,不愿地,他们知道很多不定因素在不断的变化,不会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因为知命,所以对生活有了一份豁达,抑制自己的欲望心存敬畏,遵循自然规律面对自己的人生,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正视无法做到的。
   曾国藩说:“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为尽性,不可为之事,尽力从之,此谓知命。”
   知命之年的人学会了远离给自己负能量、负情绪的人或者事物。他们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什么身同感受,只有冷暖自知。
   知命年的人要懂得慢慢融入“六十而耳顺”的阶段,就是说该不操心的不操心、该少做的少做、该要做的就做,量力量体而行。放弃不必要的社交,多一份顺从。
   知命之年的人应该知道有些事可欲而不可求 。就是说有些事可以想想来弥补自己生活中的不足,慰籍心灵,但不能去强求了,比如五十岁了还想去做一步登天的事,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知命之年的人应该懂得分寸感,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张弛有度。
    知命之年的人应该懂得多几分坦然,每天尽自己所能做事,其他都是顺其自然,学会不争、不抢、不闹、不吵、不计较……
知命者知道,与其抱怨天黑,不如自己点灯。
   释迦牟尼佛说:“一个人如果有觉悟的人生,虽然睡卧草皮,也觉得很快乐。不懂得人生的人,就算跑到天堂,也活得不快乐。”
       知命之年对自己人生生活要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和心境。
   “世上难逢百岁人” 五十岁已经过去了人生一大半,所以要活好当下,世间走一遭是一次短暂的单行旅游,且行且珍惜。
来源: 五十知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十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