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萧子升巷子口社会调查
毛泽东萧子升游学巷子口社会调查文彭小红
1917年夏,毛泽东和萧子升商量一起游学,于是,第二天他们结伴同行。
从长沙出发,过湘江、经宁乡双江口、县城、迴龙山、横市长桥、云山学校、沙田杓子冲,龙塘拜过祖师爷南轩先生之后,到了巷子口。
遇一位在宁乡县衙门当过差使的王老倌,王老倌见他们谈吐举止非一般人,连忙叫内人添了两双碗筷,和他们聊起来。
“你们为什么要出来?”
毛泽东答道:“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故我们一路边行边学。”
“嗯!”王老倌似有同感。
“脚踏实地做个诚实人。”萧子升解释道:“比那些为官不正的强多了!”
“言之有理!”王老倌若有所思地说道。
他在县衙门目睹官场的腐败,谙知世态炎凉。
“多数为官之人都不廉洁。我在县衙当守卫时,县太爷满脑子想的都是钱!每审一案子,给钱多的一方照例打赢官司,向他们卖惨求情是没有用的,除非花大价钱贿赂他。”
“我想你在县衙门当守卫,也得了不少钱吧!?”毛泽东带着几分逗趣调侃道。
“只有一点零用钱,与县太爷的相比,实在相差太远了。”
“那他们用钱贿赂县太爷,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毛泽东好奇地追着问。
“他们告诉我的!”
“倘若原告和被告都出钱贿赂, 那县太爷又如何处置他们的呢?”萧子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参与追问行列。
“那看哪边的钱给的多,多的一方必赢。输了的异常恼火,他们常常把行贿的事告诉我们。”
“县太爷不怕告发吗?”毛泽东继续追问。
“他不在乎。在省里打官司比县衙花费更大,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贿赂县太爷,到省城去更没有希望打赢。总之,官官相卫,是人所共知的事。”
毛泽东听了,站起身握紧拳头愤怒地说:“这是什么世道?!”
“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好官,”见此情景,王老倌连忙补充道:“我在县衙门做了七、八年守卫,共经历三个县官,头一个是贪官,另外两个比较正直廉洁。然而有些人没有是非观念,下面的贪官污吏抱怨。好官、正直廉洁的官却遭排挤。人们认为“无官不贪”,甚至还有人认为那两个廉洁正直的县太爷是“伪君子”,比贪官更恶劣,这样恶劣的社会风气,恐怕是好官不多的原因。”
毛泽东听了这席对话,他总结一条经验:县衙门的小职员、文书师爷、衙门捕快、差使、狱吏最了解社会内幕,以后的社会调查对象少不了他们。 欣赏 板凳到位!! 了解细致、娓娓道来!开了眼界!! 社会调查、查出社会阴暗面!! :hug:精华共赏、傲雪问候姐姐!! 假期如意!! 指间流光 发表于 2023-10-5 19:58
欣赏
欢迎 傲雪 发表于 2023-10-6 10:50
板凳到位!!
欢迎 傲雪 发表于 2023-10-6 10:51
了解细致、娓娓道来!开了眼界!!
《萧子升回忆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