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之看水
“才了桑田又插田”之后农民是不是像专家们所说的可以回家睡大觉了?错!“乡村四月闲人少”。其实真正种田人不止四月少闲人,想要有个好收成,月月都无闲人。插田之后打药、施肥、除草之外,看水也是培育水稻的重要环节。“哪个绝子灭孙的?!把我田里现成的水都放了,饭只你们一家人吃,别人家不要吃吗?!……”这架势就像挖了谁家祖坟,那真是什么话难听挑什么话出口,谁接话谁就是吵架的对象,所以谁也不敢接话。
“这是八十年代的事?”有知情读者看到这里就会问。
自责任田分配到户以来,水源长且水资源缺乏的地方经常有农户披星戴月,扛着锄头彻夜来回穿梭渠圳周围看守水。在八十年代的夜晚,几乎家家都有守水的时候,只是有些人的田近水,应了“近水源头先得水”的话,守水时间短。
那时候看水,善良、好说话的人往往别人田里放几次了她家都放不到一次。后来,这种情况人家也不干了。那时候经常听说有人为了水抡起锄头打架,打得头破血流的事例屡见不鲜,像上述那样吵架的日日夜夜不缺席。有些吵架的开始由看水的两个人吵,后来两家人大大小小吵,那场景就像八仙过海,各显吵架神通,热闹非凡。
不知什么时候改变了画风,大人们的话题总是在哪家的哪丘田里的水放满了,该堵水了,该谁家放了,成了有序的放水方式。吵架的虽有,少了很多。
我记得我也在那皎洁的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夜里看过水,依稀几个细小的身影晃动,近了才知道有大人扛着锄头沿着渠圳来回察看。离渠圳近的田,有些田主在隐蔽的地方钻几个小孔,使水流入自己田里。看水的人总会打着手电筒仔细查看这些漏洞,一经发现,立刻堵住。由于夜晚看水的人往往有好几个,一有人回家睡大觉,马上就有人把往他家田里的水堵住。有些人半夜醒来还会去看水,大家抱着能堵一会儿就多一会儿水流进自己田里,禾苗就有足够水分成长,收成就不会减产的想法,小心翼翼的呵护禾苗成长。
移栽后的秧苗灌水也有要求,太满了一怕田墈崩塌,引发筑田墈的麻烦,二怕水没过禾心,淹死禾苗。太少就会长杂草(水没过泥土就有封闭杂草的作用,是最环保的除草方式)。一般田里至少天天保持没过泥土的水,也就是禾苗根出泥一寸到两寸之间,最好保持一寸五左右。
要是烈日炎炎的天气,那些从天亮晒到日落的田,这一寸多的水一天就有可能被蒸发掉。几天不放水,杂草丛生,比禾苗长得还快、还旺。要是禾苗枯萎了,等于放弃了以前的所有成本,包括自己劳动力,导致无收。写到这里,读者们应该理解为什么别人放了家田里的水,农户有如此大的反应了。
大家看到的田里杂草丛生,看不到禾苗的情况,没把握好田里水封闭杂草是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挽救即使需要费很大的功夫,还会导致减产,所以秧苗移栽后看水成了禾苗成长期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这个环节需要日日观看,相当啰嗦。知悉的农民在水利不方便的地方,为水吵架的陋习一直有延续。
刚移栽的禾苗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控制好田里的水,有经验的老农为控制好水天天到田间晃悠。少水就添,够了就堵住不进田,一直到满浆后稻谷开始黄才晒田。 首席欣赏,遥祝创作愉快 水是农民的根,特别是插秧季。那个年代,我们那里也经常会听到吵架 叙述清楚,生动感 人。写出了要想有好收成,一年四季都在忙,农民最辛苦的。 学习,点赞支持 期待下篇更精彩 飞雪 发表于 2023-7-31 11:36
叙述清楚,生动感 人。写出了要想有好收成,一年四季都在忙,农民最辛苦的。 ...
精彩点评!! 农民太辛苦了、付出辛劳不可想象!! 文笔流畅、娓娓道来!! 事无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