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边关(防川)楹联二
汗洒边关酬壮志;情依日月慰忠魂。
忠魂:指吴大澂
土字牌
土字牌位于珲春市区东南敬信乡防川村的中俄边界上。它是在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会谈时重立的。1888年4月22日(公历5月25日)吴大澄与巴拉诺夫等在第一次会谈时,吴大澄提出,按条约(批中俄北京条约)记文,由海口量准中国里20里处立土字牌。巴拉诺夫执意按旧图原立界牌之地(原立界牌之地离海口44华里,在沙草峰一带,牌已遗失)不变。并且辨称,海水灌入之地,谓之海河,除去海河20里才算图们江口。吴大澄当即指出,海口即江口,二者无区别。海潮时海水灌入地不止20里,退潮时也不止20里,江口就是海滩近处。吴大澄据约力争,再三辨驳,达成了协议。推翻了巴使坚持在距江口44华里处立土字牌的无理欲望,从而争回了一些失地,将“土字牌”立在现在地点(据查,在清同治、光绪初年时,此地曾住有3、4户人家,其中有摆船的曲光华一家)。
清朝政府每次谈判,都以割地赔款告终,只有这唯一一次拿回了土地...捍卫了主权。
来源: 走边关(防川)楹联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