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 宪问篇14.1
宪问篇第十四【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
14·1 宪(1)问耻。子曰:“邦有道,谷(2);邦无道,谷,耻也。”“克、伐(3)、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新解】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你随波逐流;国家无道,你同流合污,这都是可耻的。”原宪又问:“刻薄、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做到这样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注:谷:两山之间流出的水,随大流之意。克:通刻,刻薄。
【评析】
孔子认为:邦有道你随波逐流。邦无道,你同流合污。这就是可耻的。至于不尚克、伐、怨、欲的人,他只能算个好人。好人仅限于他不做坏事,但不保他能做好事。此正是孔子不知其仁的道理! 首席沙发!! 板凳到位!! 解析精致!! 孔子对于仁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 :handshake加精支持、傲雪问候老师!! 万事顺遂!! 下午好 点赞支持 非常精彩的内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