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四(吾有知乎哉)
论语新解四(吾有知乎哉)文/斗山斗士《论语·子罕》有一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的短语。网上译文和历代学者译文皆大同小异,现摘录一则以供参考,〖孔子说:“我有知识吗,也会有没有知识的时候啊,曾经有个乡下人向我提问,我对他的问题无以应答,只有尽可能拉近与他的距离,站在两个人共同对于事件问题的立场上而做到能够完全理解认识问题和知识为止。”〗译者按:这是典型的孔子对学问求知的态度,也是他高超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成语故事解释说:春秋时期,有人对孔子十分崇拜,恭维孔子知识渊博,孔子不承认自己很有学问,他说自己到乡下去见到农民们驾轻就熟地干他们的农活,农夫问他“空空如也”的含义,他反复推究才有所领悟,然后尽量告诉他准确的含义。
不管是网上译文,还是学者译文,他们都是圣粉!圣粉释圣,当然就会有文过饰非之嫌,牵强附会之说!这是很正常的事。由此,他们的译文就很容易产生偏颇,从而使圣语失真!首先,“吾有知乎哉,”这是一句感叹句,而非疑问句。叩其,是针对文化知识之意,而非拉近与鄙夫距离之意。两端,是指文化知识的两个方面而言。而不是‘
站在两个人共同对于事件问题的立场’之意。竭,是尽,干涸之意,而非‘做到能够完全理解认识问题和知识为止’之意。
成语故事的解释,只注重了故事性,而淡化了文学性。故事中把“空空如也”本是孔子的自答句,当做了鄙夫的设问句,此更是谬之千里了!
我们若想弄清孔子此段话的本来面目,先要还原孔子的本来面目。孔子在其生活的时代,并不是一位圣人,而是一位教书育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倡导周礼、发扬周礼谋求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汉朝董仲舒和宋朝朱熹等人把其推上儒教教主的位置,后被历朝皇帝加封,这才被推崇为天地至圣!以此可见,孔子的话也并不是句句微言存大义,很多话中的“大义”皆是后代粉丝粉饰上去的!我们翻译《论语》首先不要仰视其人,也不要夸大其辞,更不要牵强附会,只把它当做是现代学者与古代学者的对话而已。唯有如此而不能还原《论语》中的本意也!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首先确定这是一句有慨叹意味的自答句,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在众人眼里我也算个有点文化知识(学问)的人了吧!实际我无知的很!曾有个很鄙俗的人问了我一个很鄙俗的问题,(此有所指也!或许指的就是孔子学生中其中的一个。)我却空空如也(一无所知)!(此不是孔子不知,而是对此不雅问题难于启口,不屑去说。)我做学问、学知识是有界定的,不是什么都学,而是抛却鄙俗,拒绝邪说。只把正统、正道、正义、正能量的知识竭尽可能的学到、学精即可!这篇短语,孔子是通过说教,和自我表白,旨在向弟子们说明:知识虽无限,价值有取向的道理!同时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正人,正教、有正能量的教育家本色! 首席学习欣赏佳作。 支持! 曲解圣贤的原意是个人“修为”不够! 点赞支持 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鸥盟轩有你更加精彩 孔子坦然面对现实,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欺骗人,不充当胖子,谦虚谨慎的生活方式值得学习 高亮支持,优秀图章图标奖励 老师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