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19-11-17 07:34:55

'井有仁焉'新解

'井有仁焉'新解                                                                              斗山斗士


《论语•雍也篇》24、宰我问曰①:“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②’,其从之也③?”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④,不可陷也⑤;可欺也,不可罔也⑥。” 【网上翻译】 宰我问道:“一个仁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一位仁人’,他会照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但不能自己也陷进去。人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 【网上解读】 本章谈“仁之辨”,具体谈仁爱与欺骗。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大家记忆犹新,“仁者爱人”,爱人向前多走半步,即陷入愚,仁而愚,即愚仁,仁而不愚,则是仁者的境界。 宰我,孔子的弟子,聪明伶俐,但不拘小节,白天睡懒觉,孔子曾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但他好学善思,能言善辩,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孔子认为他比子贡还要善说,所以排在言语科的第一名。宰我认为仁和愚颇难区分,故而提问,所问前提,亦是假设前提,“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井里掉进去一个有仁德的人,是否也该随之跳进去救助他呢?这个提问,表面看来是个一问一答的简单问话,其实不简单,结合孔子的一惯思想,宰我给的是一个二难判断的问话,两个“仁者”,一个井内,一个井外,井外仁者去救井内仁者,必然自身难保。孔子一惯主张“明哲保身”。“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不能保存自已的人,不是真正的仁者;不去救助,非仁者所为。孔子也主张仁者“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对另一仁者临难而不救,于仁义不合,孔子任意取一个角度去回答,均会陷入宰我问话的两难中之一难而不能自圆其说,孔子到底是孔子,圣人必竟不同凡响。“何为其然也”?为什么要这样两难而对立呢?一个反问句,轻轻挡回,不费吹灰之力,“执两用中”,选一条两可之路,“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仁君既要前去救助,又要保存自己,不要使自己身处险境,也就是“仁者”既要有仁爱之心,又要有仁义之举,两全其美,而不偏执。      
历来注解,都把“井有仁焉”,理解为‘井里有一位仁人’,或‘井里掉下一个人’了,这是一种误解。一疑:如果是‘井里有一位仁人’,仁人到井里干什么去?如果宰我这样问老师,孔子必会呵斥他问的无聊。二疑:如果是‘井里掉下一个人’,那么就不会有‘其相从也’的下一句了,而应是‘其相救也’,这样才符合语言逻辑。再则,这两种释义,不管那一种都与孔子的回答不相符!故而我对'井有仁焉'有了一种新解。如下:    [新解]:宰我问孔子说:“有一位非常崇尚仁德的人,曾告诉我说:“井里如果有施仁的机会,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孔子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做为君子,可以杀身成仁,但绝不会做无益于施仁,而自陷于生命的事。他这话是一种比喻,但也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你可不能受其蒙蔽啊!”

傲雪 发表于 2019-11-17 22:48:51

沙发!!

傲雪 发表于 2019-11-17 22:49:15

别有韵味!!

傲雪 发表于 2019-11-17 22:49:49

:handshake精华鼓励、傲雪问候老师!!

傲雪 发表于 2019-11-17 22:50:02

周末愉快!!

傲雪 发表于 2019-11-17 22:50:18

开心一百!!

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19-11-18 07:08:57

傲雪 发表于 2019-11-17 22:50
开心一百!!

谢谢傲雪赏评,问好: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井有仁焉'新解